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濮阳KTV招聘网 > 濮阳热点资讯 > 濮阳励志/美文 >  知的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的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行工夫本来就不可分

知的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的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行工夫本来就不可分

2022-09-28 10:33:54 发布 浏览 373 次

知的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的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行工夫本来就不可分离。只因后世学者分为两截工夫,失去了知行本体,所以有合一并进的说法。“真知即是去行,不行不足称知”,就用您来信所说“知道食物然后吃”等比喻可说明,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此虽是吃紧挽救时弊的说法,然而知行的本体本来就是如此,并非我因一己之见来妄加评说,故意如此说,以求得一时的信任。

“专求本心,外遗物理”,此大概是针对失去本心者来说的。万物之理不外在于吾心。在吾心外寻求万物之理,也就没有万物之理;遗失万物之理而专求吾心,不知吾心是何物呢?心之体,便是性,性便是理。所以有孝敬父母的心,便有孝的理;没有孝敬父母的心,便没有孝的理。有忠君的心,便有忠君的理;没有忠君的心,便没有忠君的理。理难道在我心外吗?朱子说“人之所以为学者,在于心与理而已。心虽是身体之主宰,而实际是管天下之理;理虽是分散在万事之中,而实际上不外于一人之心”,朱子这样一分一合的说法,未免已启发学者分心与理为二。所以后世才有“专求本心而会遗失物理”的担忧,正因为不知心即理。在心之外寻求万物之理,才会有灰暗不明之处,此是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批评他不知义。

心只能有一个。从其全体恻怛而言称为仁,从其得宜而言便为义,从其有条理而言便谓之理。不可在心外求仁,不可在心外求义,独可在心外求理吗?在心外求理,所以知行才分为二。在吾心中求理,此是圣门知行合一的教诲,您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赏析与点评

阳明从“心即理”的角度强调“知行合一”乃是“圣门之教”,指出若以为仁、义、理都可以“外心以求”,这无疑是主张心与理为二,必将导致知行割裂。其中“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的说法很重要,我们知道在阳明学的术语中,“明觉”特指良知,而“笃实”特指良知工夫。现在,阳明将两者倒过来使用,表述为“行之明觉精察”和“知之真切笃实”,旨在表达这样一个重要观点:行的过程必须有知的参与,知行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可分离。

95/134

朱子以『尽心知性知天』为物格、知致,以『存心、养性、事天』为诚意、正心、修身,以『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为知至仁尽,圣人之事 。若鄙人之见,则与朱子正相反矣。夫『尽心、知性、知天』者,生知安行 2 ,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乎?

吾子骤闻此言,必又以为大骇矣。然其间实无可疑者,一为吾子言之。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