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氏:古代的圣明帝王舜,其先祖封于虞,因此称为虞舜。据《史记》记载,舜治理天下的方式多以亲身执行,感召世人为主,而且是孝义的表率。因此,本篇中以舜为仁人代表,谓其率先标举仁义。招(qiáo):举。挠(náo):搅动,扰动。
物:外物,相对于本我而言。
殉:追逐,寻求。
家:采邑,封地。
事业:从事的功业,成就。
名声:社会地位。号:称谓。这里指小人至圣人地位不同,称呼各异。
臧:成年仆役。谷(gòu):小孩子。
奚事:做了什么。
策:书册。
博塞(sài):据林希逸说,是一种掷骰子游戏。
伯夷:商代贤人,详见《大宗师》注。死名:死于明,为名誉而死。首阳:据陆德明说,为河东蒲坂(山西永济市)。一说在甘肃渭源县,因阳光先照而得名。
盗跖(zhí):春秋末年的大盗,《杂篇·盗跖》说他是柳下季的弟弟。东陵:山东章武东陵山。
伯夷之是:代词“之”复指宾语“伯夷”而前置,即“是伯夷”,赞同伯夷。下文“盗跖之非”句式相同。
恶:怎么。取:选取,区别。这里指天下人都为追逐目标而牺牲自己,其伤害自然所赋予的生命的手段是一致的,不能因为目标的不同就褒贬各异。
【译文】 小的迷惑会使人偏离既定的方向,大的迷惑会使人改变其本性。为何知道是这样的呢?自从虞舜率先标举仁义而扰动了天下,天下之人无不为仁义争相奔走,这不是用仁义来改变了人原本的天性吗?所以我们试着来谈论一下这个问题。从夏商周三代以下,天下人无不因外物而改变了其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就奋身追逐利益,士人则奋身追求名声,大夫就奋身追求家业,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献身。故这几种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社会地位和称谓也不相同,但他们在伤害本性用生命做出牺牲方面,却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