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听着脸色渐变沉默良久便再也没有在大臣面前夸奖过曾国藩
咸丰帝听着,脸色渐变,沉默良久,便再也没有在大臣面前夸奖过曾国藩。
曾国藩很快便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遵守诺言,封他为一等毅勇侯,并且可以世袭。曾国藩的家人和亲朋好友都欣喜不已,以为曾氏家族从此可以一劳永逸。但曾国藩并没有因此春风得意,反而担心树大招风,招致其他人的嫉妒和皇上的怀疑,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因此,曾国藩只想如何明哲保身、急流勇退,以免落得前功覆没、名声受损。
他立刻写信给弟弟,嘱咐他见机抽身而退,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排挤。他也察觉到咸丰帝已心生芥蒂,为了表明自己无心揽权,他上折给皇上说:“湘军成立的时间很长了,已经沾染上一些军队的恶习,有些混乱。现在镇压太平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奏请朝廷裁兵,遣散自己编练的湘军。”
对自己的去留,曾国藩却左右为难。如果说明要留在朝廷效力,恐怕皇上以为贪恋权位;如果请求告老还乡,皇上会以为不愿为国效力,甚至还会招来自组军队、图谋皇位的嫌疑。因此,在奏折上,他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
由于裁汰湘军是咸丰帝首先要处理的,因此,他一边感叹曾国藩“善解人意”,一边立即下令解散部分湘军,让他仍担任两江总督。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意思是如果不能像圣人那样穷尽世理,探求事物本质,就不能立身处世、治理天下。为官要居安思危,功成名就要及时抽身而退,同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和揣度人心。曾国藩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出色的官员之一,他深知官场之道。一生为官,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居功不自傲,为人不自高,终成大业。
曾国藩在功成名就后,以裁汰湘军明哲保身,运用的时机与方法恰到好处,不仅避免了被皇帝猜疑,还进一步得到了“善解人意”的好名声。
刘秀忍辱负重报兄仇
东汉末年,王莽篡权,统治腐朽,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刘演、刘秀兄弟乘机起兵,以重建汉朝为旗帜,四处招兵买马。
两人后来率领自己的队伍加入了绿林军。他们的同族人刘玄起初参加平林兵,被推为更始将军,后来也与绿林军合并。
公元也3年,刘玄称帝,年号更始。随着王莽统治的灭亡,他迁都长安,很快就背叛绿林军起义,调转矛头杀戮农民军。刘秀的兄长刘演就在这时被刘玄杀害。
刘玄知道,刘秀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一定会找他报杀兄之仇,所以他心里一直希望刘秀尽快替兄报仇,以便自己找到理由杀掉刘秀。
可是他一直未能如愿。因为刘秀有自己的考虑,他不但没有找刘玄算账,反而表面上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当他朝见刘玄时,表情如平时,低声相应,从来没有提过关于兄长的一句话。而且他不穿孝服,不举丧事,言谈饮食也犹如平日。所以,刘玄一直没有找到借口除掉刘秀。
- 解连环疏 影月下笛王沂孙 天 香眉 妩齐天乐高阳台法曲献仙音[图]
- 幽冥高诱注“渺茫貌”按以上数句化自《老子》二十一章《文子·道[图]
- 万章说“我说不用语言去拒绝而在心里拒绝心想‘他是取自百姓的不[图]
- 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我国民间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城乡各地到处悬灯结彩[图]
-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图]
-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图]
- 南北朝南齐世祖武帝萧赜[图]
- 给(jǐ)足够 因依靠凭借数术审审察弄明白审察赏罚是为了严格[图]
- 若属你们这班人且将为所虏被他俘虏翼蔽遮蔽掩护翼用翼遮盖保护何[图]
- 喟(kuì)然叹息貌箧(qiè)箱子太公《阴符》传说是姜太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