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我国民间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城乡各地到处悬灯结彩
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我国民间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城乡各地到处悬灯结彩,歌舞游乐。各种各样的灯彩花色众多,光彩熠熠,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龙灯灯……其中也有一种特殊的灯——子孙灯,它的特殊并不在于灯的外表和构造,而在于它的意义——以灯祈子。
何谓“子孙灯”?
我国晋北地区在元宵之夜有摆灯山即以灯盏摆字的习俗。是夜,千百盏灯火通红透亮,似银河,像流水,摆出了“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人口平安”等吉祥语。到了正月九曲灯阵通天杆十六夜晚,千百盏灯火行将熄灭,只剩下最后一盏,即为“子孙灯”。这时,求子者要将子孙灯虔诚地端回家,供在灶神前,并添足油,让灯火更加明亮。求子夫妇则要轮流守护整整九曲灯阵阵门一个晚上,不能让灯熄灭,认为这样即可得子。如果然生了儿子,还要举行还灯仪式。
有意思的是,灯怎么会与“子”联系上的呢?
我国民俗语言非常讲究谐音,在闽南方言中,“灯”与“丁”同音,送灯就意味着送“丁”,当然也就寓含了送“子”的意义了。正因如此,我国各地区以灯祈子的习俗五花八门,形式各异。
明代《五杂俎》载:福建、台湾一带,“闽方言以灯为丁,每添设一灯,则俗谓之‘添丁’”。凡是生男孩的人家,必须买一对新灯,悬挂在正堂梁上表示庆贺。凡已婚尚未生育的妇女,春节期间回娘家过年,必须在元宵节前回归,并参加“添灯”活动以兆生子。娘家则要在元宵节前几天,给年内出嫁的女儿送“观音送子”或“天赐麟儿”等灯,或送绣花灯、莲灯各一对,以求早日“添丁”。
陕北高坡的黄土地上还流行着“偷”灯的习俗。正月十五日,村民用油灯摆成九曲阵,廊回路转,曲折复杂,不育妇女可到这里来“偷”灯。说是偷,其实非常公开日月阴阳图(太阳、月亮、男女生殖器)。守灯人会高声喊着:“偷灯养小子咧!”他们期望自己的灯被偷。据说偷得绿灯生女孩,偷得红灯生男孩,就连灯的颜色,也成了生男孩或女孩的征兆!
晋北地区还有在转九曲时端灯的习俗。何谓“转九曲”?九曲就是用三百六十一盏灯摆宝玉一旦失去了通灵宝玉,就灵魂出壳了成九宫八卦连环阵,这些灯全都悬挂于高高的灯柱上。阵中还要设九根三米高的旗杆,直插云霄,以此分割地域,象征古代的九州。八卦阵的中心矗立着一根最高的旗杆,称为“摇儿杆”或“长寿杆”。阵外插五颜六色八卦旗,九曲入口处要搭起高大的牌楼,牌楼前则有送子娘娘、观音菩萨、灯光菩萨等神像。两边烧着两堆火,烈焰熊熊,火光冲天。求子者进入八卦阵后,要摇摇“摇儿杆”,然后将八卦阵中最后一盏未熄灭的子孙灯端回家去,小心守护,不得熄灭。
虎与祈子
- 解连环疏 影月下笛王沂孙 天 香眉 妩齐天乐高阳台法曲献仙音[图]
- 幽冥高诱注“渺茫貌”按以上数句化自《老子》二十一章《文子·道[图]
- 万章说“我说不用语言去拒绝而在心里拒绝心想‘他是取自百姓的不[图]
- 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我国民间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城乡各地到处悬灯结彩[图]
-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图]
-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图]
- 南北朝南齐世祖武帝萧赜[图]
- 给(jǐ)足够 因依靠凭借数术审审察弄明白审察赏罚是为了严格[图]
- 若属你们这班人且将为所虏被他俘虏翼蔽遮蔽掩护翼用翼遮盖保护何[图]
- 喟(kuì)然叹息貌箧(qiè)箱子太公《阴符》传说是姜太公[图]